[食記] 上海 壹零貳小館

看板Food (美食板)作者 (nice07)時間3小時前 (2025/09/10 20:0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餐廳名稱:壹零貳小館 102House 消費時間:2024年/11月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5樓 (羅斯福公館) 電話:+862163733122 營業時間:11:30-23:00 圖文完整版:https://j2u0d0y0.pixnet.net/blog/post/222886723 壹零貳小館原先在佛山的一處民宅經營,後來搬遷至上海外灘的羅斯福公館內,最著名的 招牌料理是咕咾肉。 羅斯福公館所在地就是怡和洋行,外灘27號,是歷史十分悠久的一棟建築物。這次預訂的 餐期是午間套餐,其實午餐挺便宜的,以米其林等級的餐廳來說。不過後來經過詢問才知 道,原來午間套餐沒有提供咕咾肉,真的是滿可惜的,畢竟那是他們最有名的一道菜。 網路上用谷歌地圖完全找不到地址或是相關資訊,必須要用高德地圖才比較方便。連訂位 也是,可以直接加餐廳的微信,直接訂位和點餐。同桌的需要點同一種類的菜,不過是按 照人數製作的套餐,以午餐的份量來說,確實滿多的。 餐廳內部裝潢典雅,色調較為陰暗神秘,牆壁都是黑色的,當天午餐時段也沒有人,只有 我一組客人而已。就訂位難易度而言,其實還好。 第一道是脆皮叉燒,這道給過。皮脆但卻不硬,很容易咀嚼。肥肉多過瘦肉,好險一人只 有兩個,不然很快就會膩了。這道作為開胃菜,還不錯吃。 第二道是煎釀藕盒,蓮藕餅裡包裹碎肉,可能蓮藕是當季食材,所以很甜也很脆,調味上 也不會過鹹膩。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這樣的廣州菜式,還滿有新鮮感的。不過雖然外皮煎 的很香酥,但吃的第一口是感覺有點油的。雖然這樣的食材組合肯定是要加油才能煎的酥 脆,但油量的掌握度還是有再加強的空間。 第三道是是日老火湯,11月是蓮藕盛產的季節,所以壹零貳小館使用了很多蓮藕入菜。這 道老火湯其實超過我的預期,因為蓮藕有熬爛,蓮藕的鮮甜有入到湯裡,非常好喝。由湯 的色澤就可以看得出,蓮藕確確實實的融到湯裡。是當天我最愛菜式當中最愛的前三名。 緊接著是欖角冬菜筍殼魚,欖角是一種黑欖的果實,是中國大陸生產的,台灣沒有印象有 看到過這種配料。筍殼魚則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魚類,原生地為東南亞,後被引進台灣 養殖,不過這種魚在一般台灣的市場較少看見,多半還是餐廳有管道去取得。這道確實是 還挺不錯的,魚肉有彈性不軟爛,配上類似豆酥的料下去炒,很香。這一鍋的份量兩個人 吃也非常足夠。 接下來的沙爹牛腩煲沒有什麼太令人驚艷的內容。這道是令我最失望的一道,牛腩完全沒 有爛,咬不動,不誇張,我一口都咬不下去。後來勉強吃了兩口便擱置在一旁,服務人員 見狀便上前詢問是否這道菜不合胃口,我也很直接的說咬不動,服務人員便提議要另外再 幫我們做一份東坡肉補償,我們也欣然接受。 羅定豆豉雞比較普通,沒有什麼記憶點。 第七道是蘿蔔絲浸魚滑,這道挺不錯的。整鍋菜的精髓是魚滑跟湯汁。蘿蔔絲當然也是鮮 甜的,不過魚滑更加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這道蘿蔔絲魚滑是很清爽解膩的。 乾炒牛河用三個字總結就是太油了。 當天的甜品是經典廣式糖水:陳皮紅豆湯。 這碗陳皮紅豆湯做得極好,很合我心,食過一遍之後便對陳皮紅豆湯念念不忘。陳皮有入 味,以及沒有看到紅豆殼只留下紅豆沙的糖水,在這樣寒冷的秋冬之際,來一碗陳皮紅豆 沙實為一種享受。而這也同時為這頓午餐加了一點分數回來。 壹零貳小館的菜式說實在的都不差,都很特別的,不走傳統粵菜風格,但是菜的品質 實在太不穩定了,有幾道覺得不怎麼樣,但又有一些覺得還不錯的。這樣吃下來,即使價 格很划算,我也不敢推薦給其他人去吃。不至於到雷,但也不會特別推薦就是了。 注意事項: 1.除了本文連結以外,食記請勿附延伸閱讀連結;簽名檔內 超連結僅限個人部落格或粉絲團的首頁連結,違者文章不予保留。 2.邀約試吃請用[廣宣]標題,使用[食記]標題將以水桶裁罰, 最高可達終身水桶並無限期鎖定封殺源頭部落格,懇請勿以身試法。 3.轉貼部落格文章請適度修改用字遣詞,Food板是公共場所, 不是私人個板或部落格,請勿在文章中使用親友姓名暱稱, 建議轉換為通用的關係代名詞。(如:朋友/同事/男女友/老公老婆) (上述注意事項及資訊不清楚以致無法填寫的欄目,請於發表本文前按ctrl+y刪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175.6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od/M.1757505670.A.FCE.html

09/10 20:10, 3小時前 , 1F
咕咾肉可以加點 https://i.imgur.com/EKyFVYz.jpeg
09/10 20:10, 1F
文章代碼(AID): #1emMY6_E (Food)
文章代碼(AID): #1emMY6_E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