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有人吃泡麵時..跟我一樣嗎
看板Instant_Food (即時食物)作者viruscell (選妳所愛,愛妳所選)時間16年前 (2009/02/23 23:04)推噓8(8推 0噓 0→)留言8則, 8人參與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lhsieh (newbody)》之銘言:
: 每次吃泡麵就會想..
: 這還原的麵會長怎樣?
: 吃起來會怎樣?
: 想泡麵在發展成品前或許會先有一個概念商品
: 譬如味王原汁牛肉麵,可能會先有一碗真的牛肉麵
: 再根據這碗麵的特色去發展出泡麵商品
: 或者泡麵的開發不是如此...只是把一些東西(調味粉、麵體)排列組合
基本上,泡麵開發現在有三種途徑(BY食科系同學)
1. 真品還原:
就是原PO說的有真實的麵品,再進行 Re-engineering製成泡麵的雛形,
然後慢慢一點一點將口味「恢復成原品一樣」,
因為其實泡麵的原料(炸麵塊、粉包、油包和調理肉包等),
本身會有一定程度的人工味,其口感一定不如真品
統一拉麵道、好勁道和大補帖其實都是有真正的真實產品在去做成泡麵的;
只是拉麵道注重在「湯頭」,好勁道則強調「麵條」的還原,而大補帖則是麻油或排骨味
為什麼不全部還原?很簡單,一碗85的泡麵妳買不買?
2. 基本款改造
有了一些基本款,例如統一肉燥麵和來一客的基本市場,
接下來可以開始一些新市場的開發,例如加點海鮮粉、咖哩粉呀,來個泡菜乾等等,
一碗咖哩麵或海鮮麵就香噴噴上桌。
市面上常見的東南亞泡麵基本上都是這種的產物,
因為泡麵其實不難作,難作的是一些製麵塊的技術,和湯頭還原粉包的口感,
東南亞泡麵常常拿了國外(如臺灣,日本的技術太高)的泡麵來學,
可是關鍵技術學不起來,就做成「類似」的口感,
也有的是故意本土化,做成當地市場的味道,例如變成雞蛋麵體或小蝦口味的泡麵。
用比較簡單的說法,就是有了基本的口感,口味上稍微玩點花樣,
利害一點的連試味師都嘗不出來,
當然,有些泡麵品牌很多口味吃起來一樣,麵塊幾乎一致,粉包互換也沒差,
就是這類的產品,例如康師傅(全系列)、味丹新時代杯麵和味味一品系列等等。
統一和維力(大乾麵系列)也有,只是至少粉包調味上比較不會偷懶。
補充一點,臺灣的泡麵基本款最具代表的是哪款?其實是媽媽麵,不是統一肉燥麵。
那附調理包的泡麵呢?是一度讚的牛肉口味。
3. 泡麵調和
這種的就是像調香水一樣,把泡麵的所有可能材料做成資料庫,
哪天把清單排在面前,一樣一樣去「調和」出一碗泡麵。
這種好處是完全沒有成本,每一家廠商都能作,但口味就很歧異,
比較敏感的人馬上可以吃出味素和人工加味,沒什麼神經的人一樣一餐解決。
同學那時還有給我一份清單,不過電腦重灌後忘記把MSN對話備份出來了,
不然這類的訊息實在應該讓大家知道比較好(雖然好像會被告)。
: 如果真是前者
: 很想吃到維力炸醬麵的原始版
: 又或者真的有麵館商家能做出維力炸醬麵的原始版
順便再聊一下維力炸醬麵好了,
大家知道為什麼最近維力炸醬麵變難吃了嘛?因為他開始賣炸醬了;
維力炸醬麵的成本本來就十分低廉,
基本上泡麵最大的技術難度在油包,但成本最高的則在麵塊,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泡麵廠商一開始都是賣油的-泡麵工業其實是油脂工業的下游
維力炸醬麵兩者都不特別出眾(它麵塊是最便宜的科學麵等級,甚至沒有油包),
為何仍能獨領風騷近 15年?因為獨家技術的炸醬!
單賣炸醬其實利潤更高(一罐750g要價200,妳要賣多少包泡麵才能有200?)
那這樣何必賣泡麵?
況且現在小麥價格仍高,麵體成本難以壓低,乾脆捨棄泡麵的形式,改賣「技術」!
但其實這樣有被Trace Back的風險啦,因為如果到家樂福,
妳可以看到家樂福也有自己的炸醬,還故意擺在維力炸醬的旁邊用個大大的促銷價牌醒目
根據學弟帶來研究室的試吃,其實口感與正牌的維力炸醬相比……很微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218.119
推
02/23 23:23, , 1F
02/23 23:23, 1F
推
02/23 23:41, , 2F
02/23 23:41, 2F
推
02/24 01:04, , 3F
02/24 01:04, 3F
推
02/24 09:29, , 4F
02/24 09:29, 4F
推
02/24 13:12, , 5F
02/24 13:12, 5F
推
02/24 15:16, , 6F
02/24 15:16, 6F
推
03/01 00:48, , 7F
03/01 00:48, 7F
推
03/02 02:20, , 8F
03/02 02:20, 8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Instant_Food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