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請教如何使用容量小的方壺
一直以來我都慣用評鑑杯,接開飲機的熱水泡茶。
喜歡的口味是焙火重一點點的茶,
炭焙的包種、金萱、烏龍都有。
最近好朋友送了一支容量「100CC」的「方形」紫砂壺給我,
於是開始了我的困惑……。
首先,該壺是「真假好壞」的紫砂我完全不在意,
因為「壺」對我來說就僅是個泡茶的工具。
只要它能讓我喝到好滋味,
其餘我便沒什麼特別的追求或講究了。
我看了網路上的一些解說文章,
大多都建議壺泡的置茶量是撲滿壺底一層。
但我猜這是針對「正常」的圓形茶壺而言,
而我的方壺如果照作,量可能會太多。
由於我的評鑑杯容量是150CC,
因此在沒有電子秤精準測量的情況下,
我大概拿捏了少於平時1/3的茶葉量開始試泡。
結果……,苦啊!
我改用土法煉鋼的方式,
直接數了10顆大小差不多的茶球再試。
結果……,太淡!
我一邊一顆一顆地加量實驗,
一邊又嚐試調整浸泡的時間。
但不確定是茶壺材質的關係,比較透氣,
還是內部空間太小,散熱速度很快,
時間如果縮得太短,葉子根本泡不太開,
久一點倒出來,茶湯又只剩溫溫的……。
總之,我研究了幾天,始終無法順利駕馭這支小方壺。:p
當然,我完全可以將它束之高閣,
繼續輕鬆地沿用評鑑杯。
但也是覺得好玩吧,
真的很好奇像這樣的茶壺到底應該怎麼泡呢?
懇請前輩們指點迷津!
--
衣不如新,「燈」不如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33.1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M.1560248119.A.D4C.html
→
06/11 18:59,
6年前
, 1F
06/11 18:59, 1F
→
06/11 19:02,
6年前
, 2F
06/11 19:02, 2F
→
06/11 19:02,
6年前
, 3F
06/11 19:02, 3F
→
06/11 19:51,
6年前
, 4F
06/11 19:51, 4F
→
06/11 19:52,
6年前
, 5F
06/11 19:52, 5F
推
06/11 19:54,
6年前
, 6F
06/11 19:54, 6F
推
06/11 20:43,
6年前
, 7F
06/11 20:43, 7F
推
06/12 12:40,
6年前
, 8F
06/12 12:40, 8F
→
06/12 12:40,
6年前
, 9F
06/12 12:40, 9F
→
06/12 12:40,
6年前
, 10F
06/12 12:40, 10F
推
06/12 16:37,
6年前
, 11F
06/12 16:37, 11F
推
06/13 21:14,
6年前
, 12F
06/13 21:14, 12F
→
06/13 21:14,
6年前
, 13F
06/13 21:14, 13F
→
06/13 21:14,
6年前
, 14F
06/13 21:14, 14F
推
06/13 21:55,
6年前
, 15F
06/13 21:55, 15F
→
06/13 22:11,
6年前
, 16F
06/13 22:11, 16F
推
06/13 23:15,
6年前
, 17F
06/13 23:15, 17F
推
06/13 23:16,
6年前
, 18F
06/13 23:16, 18F
→
06/14 02:44,
6年前
, 19F
06/14 02:44, 19F
另,想請教各位前輩:
使用獨孔壺如何避免茶葉擋到出口,
造成茶湯無法順利流暢地倒出呢?
敬謝答覆!
推
06/14 09:00,
6年前
, 20F
06/14 09:00, 20F
→
06/14 10:01,
6年前
, 21F
06/14 10:01, 21F
→
06/14 11:53,
6年前
, 22F
06/14 11:53, 22F
推
06/14 16:50,
6年前
, 23F
06/14 16:50, 23F
推
06/14 21:55,
6年前
, 24F
06/14 21:55, 24F
→
06/14 21:55,
6年前
, 25F
06/14 21:55, 25F
→
06/14 22:02,
6年前
, 26F
06/14 22:02, 26F
→
06/14 22:02,
6年前
, 27F
06/14 22:02, 27F
今天比較有空嫌,
特別商請有電子秤的鄰居先幫我精準抓出了3G的茶葉,
用浸泡60, 30, 40, 50, 60(秒鐘)的方式實驗了一遍,
發現「味道」出來了!
當然香氣濃淡,口感厚薄還有待調整研究,
不過……至少和我用評鑑杯泡是同個「路樹」了!XD
不像先前自己胡亂摸索,
明明就是同一包茶,結果泡出來卻像是再喝藥,
挫折感很重啊~~~ :P
真心感謝所有推文大大們的不吝指教!
另外,有前輩提到放置5--6G的茶葉來泡,
但我想這支壺那麼迷你,內部空間相當有限,
且還要再算上茶葉展開後的尺寸,
這樣應該就裝不了多少CC的水了吧~~~
忽然覺得以前泡茶只是為了「想喝」,
現在有點變成「想玩」了!^0^
至於濾網……,要能用在如此袖珍的壺口,
大概也需再特別花點時間去尋覓了~~~
喔對!我還有一個奇妙的心得:
之前用評鑑杯泡這款焙火烏龍,
幾泡間的不同差異僅是香味由濃轉淡,
口感從厚到薄;可是今天用小方壺泡,
第三泡開始焙火味銳減,
反而跑出了高山茶的那種清香,
覺得還滿有趣的~~~ :)
是脫下面具露出了真面目嗎?^0^
推
06/15 00:06,
6年前
, 28F
06/15 00:06, 28F
→
06/15 00:07,
6年前
, 29F
06/15 00:07, 29F
推
06/15 03:25,
6年前
, 30F
06/15 03:25, 30F
→
06/15 15:24,
6年前
, 31F
06/15 15:24, 31F
推
06/16 18:02,
6年前
, 32F
06/16 18:02, 32F
→
06/16 18:03,
6年前
, 33F
06/16 18:03, 33F
今天才發現我的這支方壺,
氣孔做在壺鈕上,而非一般做在壺蓋上。
請教各位前輩:
此二者僅是工藝設計不同?
還是功能上有其實際的優劣差異呢?
另,下午去了附近的茶行和生活百貨,
問到的濾網不是咖啡用的那種濾杯,
就是放在茶海上的陶瓷or不鏽鋼濾器。
請教Blue大說的濾網,大概長什麼樣子?
是什麼材質的?哪裡有售呢?
不好意思!問題越問越多了~~~ :p
謝謝大大們的耐心指點!
※ 編輯: magiclamp (220.136.25.4 臺灣), 06/16/2019 20:48:56
→
06/16 22:53,
6年前
, 34F
06/16 22:53, 34F
→
06/16 22:57,
6年前
, 35F
06/16 22:57, 35F
→
06/16 22:58,
6年前
, 36F
06/16 22:58, 36F
→
06/16 23:02,
6年前
, 37F
06/16 23:02, 37F
→
06/17 05:42,
6年前
, 38F
06/17 05:42, 38F
推
06/17 12:26,
6年前
, 39F
06/17 12:26, 39F
→
06/17 13:21,
6年前
, 40F
06/17 13:21, 40F
推
06/17 14:31,
6年前
, 41F
06/17 14:31, 41F
→
06/17 15:40,
6年前
, 42F
06/17 15:40, 42F
→
06/17 15:43,
6年前
, 43F
06/17 15:43, 43F
→
06/17 15:45,
6年前
, 44F
06/17 15:45, 44F
→
06/17 15:48,
6年前
, 45F
06/17 15:48, 45F
→
06/17 15:50,
6年前
, 46F
06/17 15:50, 46F
→
06/18 17:06,
6年前
, 47F
06/18 17:06, 47F
→
06/18 17:06,
6年前
, 48F
06/18 17:06, 48F
→
06/21 22:53,
6年前
, 49F
06/21 22:53, 49F
→
06/21 22:54,
6年前
, 50F
06/21 22:54, 50F
推
06/30 17:52,
6年前
, 51F
06/30 17:52, 51F
→
06/30 17:52,
6年前
, 52F
06/30 17:52, 52F
→
06/30 17:52,
6年前
, 53F
06/30 17:52, 53F
→
06/30 17:53,
6年前
, 54F
06/30 17:53, 54F
→
06/30 17:53,
6年前
, 55F
06/30 17:53, 55F
推
06/30 17:55,
6年前
, 56F
06/30 17:55, 56F
→
06/30 17:55,
6年前
, 57F
06/30 17:55, 57F
→
07/01 02:42,
6年前
, 58F
07/01 02:42, 58F
→
07/01 02:43,
6年前
, 59F
07/01 02:43, 59F
推
07/11 22:03,
6年前
, 60F
07/11 22:03, 60F
謝謝Lwei大的關心!
目前測出來比較適合自己口味的泡法大概是:
3G茶葉,浸泡 180, 40, 40, 60, 120......(秒鐘)。
然後因為好奇,有跟同事借他的段泥西施來玩了一下,
據說容量大約是 110CC。
和我的方壺相較,
兩者壺壁厚薄差不多,
但輕輕敲擊,西施聲音沉悶,方壺清脆。
以導熱來說,西施慢,方壺快,
或者這是和保溫效果有關嗎?
浸泡同樣的時間,方壺明顯比西施燙手很多,
幾乎無法直接觸摸壺身。
用相同的泡法泡同一支茶,
感覺西施的茶湯比方壺的更香更厚實。
尤其在開蓋的那一瞬間,
方壺的茶香像是「飄」出來的,
而西施的茶香則像是「噴」出來的……。:)
第一次體會到不同紫砂間的大異其趣,
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緣摸摸不同的壺。
關於濾網的部分,應該是我手拙吧,
一直無法順利將固定夾推入壺壁上的出水孔,
所以……最終……就放棄使用濾網了。:p
覺得如果日後有足夠的資金自己買壺,
一定要選像同事那款西施有作網孔的,
比較適合我這種無腦人~~~ ^0^
※ 編輯: magiclamp (59.115.128.142 臺灣), 07/13/2019 13:10:15
→
07/13 14:41,
6年前
, 61F
07/13 14:41, 61F
Tea 近期熱門文章
6
10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