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一定要知道的茶葉沖泡觀念

看板Tea (茶板)作者 (Radiomir)時間4年前 (2019/09/09 23:54), 4年前編輯推噓18(18013)
留言31則, 1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引述《Radiomir (Radiomir)》之銘言 : ※ 引述《Radiomir (Radiomir)》之銘言 : : 皆採一次性泡法 : : 6g高山茶+400cc水+25分鐘(剛好適合喝的溫度) : 最近發現... : 未開封超過一年以上的茶 : 用上述泡法有一半以上會跑出苦味 : 雖然有些沒苦味還是很好喝 : 只是還沒歸納出原因 : 新茶時, 四兩包泡到見底都還很好喝; : 一年後, 只有前5~7天好喝, 之後會苦. : 做冷泡太傷本 : 只好改小壺泡 : 120cc側杯+7.2g茶 : 1'40+1'30+2'15+4 共4泡 : 不苦了...滋味跟一次性泡法很接近 : 其實個人較喜歡一次性泡法 : 簡單、方便、好喝 : 只是...很吃茶質= = 一定要知道的茶葉沖泡觀念 http://cuppa.com.tw/tea_brew.html 覺得觀念還不錯, 言簡意賅, 邏輯清楚... 例如: 1. 回沖方式的總沖泡時間和一次方式一致. 2. 浸泡時間過長, 對香氣的提升並無幫助. 3. 浸泡時間完成後, 勿擠壓茶葉(ex.濾壓壺). 4. 總浸泡時間: 球狀 9-10 分鐘; 條狀 6-8 分鐘. 至於茶水比例, 個人是: 100cc 水 + 1.5g 茶葉 (一次方式) 100cc 容量 + 6g 茶葉 (回沖方式) 新茶+茶質不錯才能浸 25 分鐘 放一年後(老化)只能 9-10 分鐘 最近困惑的問題總算解了 又可以恢復以往一次沖泡 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來聊聊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M.1568044471.A.C92.html

09/10 00:10, 4年前 , 1F
濃淡當然可以由沖泡時間來控制吧,文中建議應該是怕
09/10 00:10, 1F

09/10 00:11, 4年前 , 2F
浸泡時間過長萃取出不好的苦澀味或者茶鹼單寧酸等
09/10 00:11, 2F
推測原作者應該是站在一次性泡法角度 大概是不希望大家為了提高濃度而浸20、30分鐘

09/10 01:48, 4年前 , 3F
唉 Gospel 不能亂找啊
09/10 01:48, 3F

09/10 02:12, 4年前 , 4F
總覺得提到精確的數字就會有人想挑剔XD
09/10 02:12, 4F

09/10 02:12, 4年前 , 5F
不過對完全新手來說,有個方向總是比較好。
09/10 02:12, 5F

09/10 08:46, 4年前 , 6F
水溫、茶水比跟沖泡時間都能控制濃度吧?
09/10 08:46, 6F

09/10 11:37, 4年前 , 7F
泡1分鐘倒出來和泡10分鐘倒出來,濃度會一樣?
09/10 11:37, 7F
浸20、30分鐘的濃度應該差不多, 為避免爭議, 已把該摘要移除囉~

09/10 12:06, 4年前 , 8F
如果飽和了,濃度就有可能不會增加
09/10 12:06, 8F

09/10 13:09, 4年前 , 9F
其實蠻好奇有沒有文獻研究相同水量與溫度情況,茶質
09/10 13:09, 9F

09/10 13:09, 4年前 , 10F
多久會停止萃取與完成萃取,還是會視水量而有一個飽
09/10 13:09, 10F

09/10 13:09, 4年前 , 11F
和值
09/10 13:09, 11F

09/10 14:47, 4年前 , 12F
最近有一個日本翻譯書 有講樓上說的 不過對象是綠茶
09/10 14:47, 12F

09/10 20:41, 4年前 , 13F
jonathan912 其實茶改場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研究,詳
09/10 20:41, 13F

09/10 20:41, 4年前 , 14F
細內容要再找一下。
09/10 20:41, 14F

09/10 21:29, 4年前 , 15F
清飲 重點是 萃取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是 能夠 萃取多少
09/10 21:29, 15F

09/11 00:11, 4年前 , 16F
jefflin114 我找了很久 確實沒有看到QQ
09/11 00:11, 16F

09/11 00:11, 4年前 , 17F
L大 請問那本書網路上有資料嗎
09/11 00:11, 17F

09/11 00:22, 4年前 , 18F
K大 我明白你說的 ,但是如果知道research-based的
09/11 00:22, 18F

09/11 00:22, 4年前 , 19F
方面 任何事情也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09/11 00:22, 19F

09/11 00:38, 4年前 , 20F
至少有不同物質對於溫度與時間的關係,我印象中啦
09/11 00:38, 20F

09/11 02:03, 4年前 , 21F
ISBN
09/11 02:03, 21F

09/11 02:03, 4年前 , 22F
9789578759749
09/11 02:03, 22F

09/11 10:52, 4年前 , 23F
謝謝L大 ,請問你看過了嗎?馬上買來看看!
09/11 10:52, 23F

09/11 14:44, 4年前 , 24F
一直有飽和濃度的疑惑,馬上去買書+1
09/11 14:44, 24F

09/11 20:34, 4年前 , 25F
jonathan912 阮逸明 (1987)。包種茶水色形成與速溶茶
09/11 20:34, 25F

09/11 20:34, 4年前 , 26F
萃取及抗結塊之研究。 以上這篇論文的第三部分有一些
09/11 20:34, 26F

09/11 20:34, 4年前 , 27F
實驗結果可以參考。
09/11 20:34, 27F

09/11 21:40, 4年前 , 28F
jeff大大 感謝你! 馬上來看看
09/11 21:40, 28F
農業知識入口網 https://kmweb.coa.gov.tw/mp.asp?mp=1 好像有蠻多資料的 也有全文檢索功能 例如:「茶葉 苦澀」 有興趣的人自己動手囉~ 茶葉主題館(算是懶人包吧? XD)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mp.asp?mp=86 ※ 編輯: Radiomir (61.223.43.116 臺灣), 09/13/2019 14:58:41

09/13 23:46, 4年前 , 29F
請問冷泡入門的方式也是大致比照嗎~
09/13 23:46, 29F

09/14 12:06, 4年前 , 30F
要資料的話也推薦大學生碩博士論文,中國日本與外國
09/14 12:06, 30F

09/14 12:06, 4年前 , 31F
的研究都多看看。
09/14 12:06, 31F
文章代碼(AID): #1TTdMtoI (Tea)
文章代碼(AID): #1TTdMtoI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