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沖] 繞圈式 VS. KONO名門流

看板Coffee (咖啡)作者 (陶得得)時間12年前 (2013/02/26 01:56), 編輯推噓8(8019)
留言27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小弟我上禮拜才入手一組手沖組,正是研究手沖興致高昂的時期 在版上及網路探查手沖教學時,看到了KONO流那獨特的沖法 但是似乎很少人分享沖出來的咖啡口感如何 故此想拋磚引玉,看能不能引出版上許多高手一起分享心得 畢竟手沖法那麼多種,但是卻缺少成品口感的比較, 對於想學手沖的新米們,應該是完全搞不懂為何要這樣做。 藉由此文,看看能不能透過成品差異的描述,在加上各位高手理論面的補充 來讓想學的新米們對於手沖更加了解。 PS:我那笨拙的木舌都可以品出KONO流與普通流那極大差異, 相信高手們更能夠生動地描寫並指出差異點 ==============以下為實驗前測=============== 首先,先描述我所使用的器材: 月兔印手沖壺+Hario V60 02陶瓷濾杯+H牌 02 濾紙 有溫度計,重量測量以V60附帶之塑膠匙為準(沒有電子秤) 咖啡豆為 樂咖版友烘焙 瓦哈那 日曬 (烘焙度不明,約略為淺偏中焙) 在正式實驗比較前,先說明該豆子的味道 1. 使用Brikka四人份聚壓壺煮(研磨刻度1.5,沖成500cc美式) 入口充滿核果香氣、帶有些微的苦味;中高溫時,苦味轉為明顯,帶點酸味 入喉會回甘;到低溫時,苦味變重,酸味明顯(核果+碳燒焦香),亦有些許甜味。 2. 使用水溫85度手沖時(刻度3.5,18克,沖350ml) 入口仍為核果香氣、苦味很淡,具甜味,入喉會有蜜糖反痰感覺。 (我老了,飲料要喝半糖) 中低溫仍不會嫌苦。 3. 使用水溫83度手沖時(刻度3,18克,350ml) 與85度相同,但是幾乎嚐不到苦味。 =================實驗開始================= 器材及豆子與前測相同,據說實驗要有控制變項以及自變項。 控制變項:器材、豆子、水溫(皆為90度開始) 自變項:手沖方式 1. 正常繞圈圈,不斷水式手沖 沖煮手法:90度悶蒸30秒,之後繞圈不斷水沖至350ml (PS:由於該次式在實驗KONO流之前,沒有注意到要比較,因此研磨度為3.5) 咖啡口感: 相當苦,雖然甜味比前測時明顯,但是苦味引出太多,在中低溫時, 根本就像喝中藥。 酸味有,但是被苦味蓋過,很難喝出來;香氣很重,香味依舊是核果和 焦香。 (廢話,同一支豆子要是香氣會變成果香,那就太神了) 結論:90度並不式這隻豆子正常手沖該用的溫度,太高了,雖然勉強能喝,但是根本 不好喝。 2. 金澤流手沖,我擅自稱作「蜻蜓點水勢,有悶蒸法」 沖煮手法:請看以下兩隻影片(因為我手殘,還練不出完美放水手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CzB_bq8EI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dZXNoeJtw4
研磨刻度4,悶蒸30秒後,以蜻蜓點水勢萃取1/3杯,約80-100ml, 然後以繞圈,斷水式沖煮至300ml (沖煮後加入20cc熱水,最後會說明) (PS,在此要先聲明,我手法絕對沒這麼漂亮,我連繞圈圈可能都會斷水 但是沖煮出來的口感絕對有相當大的差異。) 咖啡口感: 核果香氣很重,咖啡入喉後,甚至會感到滿口芬芳;初入喉帶有淡淡的 苦味,然後是明亮卻清淡的果酸,最後會有回甘的甜味。 中低溫時,香氣仍盛,果酸逐漸壓過苦味,甜味較為不明顯。 結論:用這種手法可以提昇香氣,卻又不會失卻咖啡豆原本的風味,贊! 3. 恐怖的KONO本格流,我稱為「手快斷掉的水滴式手沖法」 沖煮手法:請參考熊大的部落格(內有實作影片) http://bear-oj.blogspot.tw/2012/03/blog-post_16.html 研磨刻度4,無悶蒸過程,直接以水滴式萃取1/3杯,約80-100ml, 然後以繞圈,斷水式沖煮至300ml (PS,我連蜻蜓點水都會手殘,這種維持水滴的方法,我絕對會不小心 手殘,然後放太多水,因此我整杯沖煮的時間並沒有影片那麼久。) 咖啡口感:第一口,嗯...好淡...根本就是咖啡水嘛,既沒有苦味、又沒有什麼酸味 我以為我失敗了。 But,人生最厲害的就是這個BUT!我整個喉腔滿溢驚人的芳香感! 整個咖啡的核果香氣跟焦香幾乎是用爆炸出來才能形容的了。 我整個人幾乎醉了,再喝一口,嗯,還是沒有什麼味道,但是入喉之後 咖啡香氣更為濃郁了,我幾乎無法把那股香氣閉鎖在口腔之中, 我貪婪的想要把嘴巴閉緊,但是我辦不到,如果不稍微讓香氣散出去, 那麼這濃烈的咖啡香就可能會把我迷倒。 我頓時感覺到我的心跳,跳的好劇烈,彷彿是在抗議它無法承受這種芬芳 我的大腦,呈現一種吸食大麻般的昏沉、迷幻的感覺。 在下一剎那間,我明白了,原來一切都是那麼的明確。 是「咖啡因,我喝到了咖啡因!」 自從我在初中不小心喝到了一杯酒缸般大小(應該有700CC)的冰滴咖啡之後 我就再也沒有因為喝到過濃的咖啡,而宿醉了。 這次,這杯手快斷掉水滴式手沖咖啡,讓我再次體驗到喝咖啡喝到宿醉 是什麼樣的感覺了。 結論:嗯..., 有心臟病、高血壓、心悸、心律不整、對咖啡因過敏的人請勿輕易嘗試。 喝的時候,愛配溫開水! ===============結論與未來建議================ 綜合比較: 甜度:正常手沖>蜻蜓點水勢>手快斷水滴式 酸味:蜻蜓點水勢>正常手沖>手快斷水滴式 香氣:手快斷水滴式>>>蜻蜓點水勢>正常手沖 咖啡因濃度:手快斷水滴式>>>蜻蜓點水勢>正常手沖 以上差異可能原因,因為KONO本格流跟金澤流其實很像, 差異點在於金澤流有進行悶蒸的動作,而KONO本格流則沒有。 或許下次在開始用水滴萃取前,先悶蒸30秒,可以帶出更多咖啡豆該有的風味和口感。 此外,KONO本格流雖然說沒有悶蒸, 但是它的手法理論上應該是用更長的時間來濕潤咖啡, 同時在滴水的時候,同時進行局部緩慢的悶蒸,而且可以說是邊悶邊萃取咖啡 這個手法在萃取前段咖啡的時間,比起金澤流還要更長 開始滴下咖啡的時間約略超過1分鐘, 可以說前段充分的萃取出咖啡的芳香物質以及更多的咖啡因。 因此本格流沖出來的咖啡香氣更為濃郁、持久。 但卻必須額外搭配溫開水服用,不然那咖啡因實在讓人受不了。 以上是我小小的心得分享,基本上我手沖只算初學者的程度,手沖的過程並不完美。 請各位大大多多指教,記得鞭小力一點就好 m(_ ' _)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70.215.176

02/26 02:45, , 1F
推詳盡比較。
02/26 02:45, 1F

02/26 03:33, , 2F
KONO流感覺好像冰滴喔 cool
02/26 03:33, 2F

02/26 09:32, , 3F
好文。金澤那補充的20cc熱水好像沒提到?
02/26 09:32, 3F

02/26 09:38, , 4F
kono流的我有喝過,真的是入口咖啡水,後面狂轟炸XD!
02/26 09:38, 4F

02/26 09:39, , 5F
台中多馬的沖法就有點像KONO本格派,我和兒子在旁邊看傻了
02/26 09:39, 5F

02/26 09:40, , 6F
但是沖出來的挺好喝的耶!(兒子一直說:叫叔叔沖快一點~~~)
02/26 09:40, 6F

02/26 10:06, , 7F
樓上,我就是喝多馬老闆的KONO流的沖法,不知道台南有沒有
02/26 10:06, 7F

02/26 10:32, , 8F
20cc就是怕太濃而已,一樣是長時間萃取,調淡一點
02/26 10:32, 8F

02/26 10:57, , 9F
其實我比較得一個重點式,平平用90度,位啥長時間萃取的
02/26 10:57, 9F

02/26 10:57, , 10F
喝起來反而沒那麼苦?
02/26 10:57, 10F

02/26 13:34, , 11F
推有趣詳盡好文~
02/26 13:34, 11F

02/26 15:32, , 12F
toddchen長時間溫度也是會掉的,也是不那麼苦原因之一
02/26 15:32, 12F

02/26 18:02, , 13F
其實熊大部落格手沖2那邊有說,Kono流減少擾動來萃取
02/26 18:02, 13F

02/26 18:03, , 14F
是KONO流為何用較長時間萃取卻又不會苦的原因
02/26 18:03, 14F

02/26 18:04, , 15F
但是不知到是否正確?
02/26 18:04, 15F

02/26 18:05, , 16F
關於掉溫度,我到覺得可能沒那麼大影響,我後面兩種方法
02/26 18:05, 16F

02/26 18:06, , 17F
沖完,壺內水溫還起碼有83-84度
02/26 18:06, 17F

02/26 18:11, , 18F
我又想了一下,Fresh大說的不無可能
02/26 18:11, 18F

02/26 18:12, , 19F
因為後兩種沖法,在前段萃取時,注入的熱水水量沒有繞圈
02/26 18:12, 19F

02/26 18:14, , 20F
法注入那麼多,或許在熱傳導效應下,整體咖啡萃取的溫度
02/26 18:14, 20F

02/26 18:15, , 21F
相較為低,或許不到87-8度。
02/26 18:15, 21F

02/26 18:15, , 22F
以後應該可以討論看看萃取溫度跟擾動哪個比較會影響苦味
02/26 18:15, 22F

02/27 03:34, , 23F
注水量少,猶如美式咖啡機,就算水溫95度注入,也因為
02/27 03:34, 23F

02/27 03:36, , 24F
水少(所含能量少)一碰上室溫的咖啡粉,可能萃溫連80都
02/27 03:36, 24F

02/27 03:38, , 25F
不到,整體萃溫要等大部份粉都濕潤&水量開始多時 萃溫
02/27 03:38, 25F

02/27 03:40, , 26F
才開始拉高,不過那已是後面的事了,此時壺中剩餘水溫
02/27 03:40, 26F

02/27 03:41, , 27F
可能85都不到,苦味不明顯應該可以理解
02/27 03:41, 27F
文章代碼(AID): #1HAwNHvF (Coffee)
文章代碼(AID): #1HAwNHvF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