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改標題]中文教育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 (vv)時間17年前 (2008/07/14 07: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0 (看更多)
學語言..特別是移民第二[代在學自己的母語的時候 常常要加以考慮的是身份的認同... 而一般來說..小孩子的身份(對自己種族,原生父母的國家) 的身份認同會有4個階段 從最初的認同爸媽到認同主流社會(這一段多發生在小朋友 上學的時候)再到回歸尋找自己身份過程 大約會花上20年的時間... 至於教小朋友..爸爸媽媽說什麼話就說教什麼話.. 挪威的當地原住民的母語教學就是使用這種方式進行 或是想想看.為什麼在台灣.爺爺奶奶說台語..爸爸媽媽說台國語.. 到了我們就剩下國語了..?? 小朋友的語言.不光是學語言而已..從身份認同到認知發展都混在一起了了 我只能說..爸爸媽媽能做的就是盡量用自己的語言了.. 至於小朋友將來會是怎麼樣的發展..要問問他自己的決定了.. 題外話..在台灣..我還是不贊成太早開始外語教學.. ※ 引述《icanbe ( )》之銘言: : ※ 引述《drama (Muse)》之銘言: : : 我的想法和你相反 : : 我認為不管我們自己可以把中文教得多好 : : 小孩一定要去上中文學校,不管是一週一次或二週一次都可以 : : 因為,孩子必須要有「說中文的同齡朋友」 : : 否則,中文最後也只是變成一種工具 : : 慢慢地他們會連對爸媽也不用中文 : : 完完全全地「當地化」 : : 既然如此,又何必教孩子說中文呢? : : 如果沒有一起玩耍說同樣語言的朋友 : : 那麼,爸媽在家自己教 : : 和硬把孩子送去學才藝的情況其實是沒什麼差異的 : 這點我身邊有很多華裔的例子 : 有的家裡父母會強迫講中文 : 但是日常生活用不到的話 : 程度就跟我們不常用方言的人差不多 : 有個朋友住紐澤西 : 可能身邊華人不多的關係 : 從小媽媽跟她說中文 : 她都用英文回答 : 所以她中文聽力沒問題 : 要說卻很吃力 : 她媽媽還是中文學校的老師 : 很多華裔家庭也因為這樣 : 把孩子送到台灣或大陸當交換學生 : 至少體會一下中文的環境跟激發興趣 : 反而我遇過中文發音真的好的 : 一個是我偶而一次幫朋友帶的法國小孩 : 因為爸爸是高鐵工程師 : 所以舉家遷來台灣 : 白天老爸上班 : 老媽跑去附近大學學中文 : 孩子就送到福祿貝爾念書 : 英文不錯,只是帶點法國腔 : 偶而聽到他在玩的時候用到他在幼稚園學到的中文 : 如蝸牛那些的 : 因為從小學所以發音很好 : 另一個是法國妹 : 她父母離婚後老爸再娶了一個台灣繼母 : 所以她就跟著她七歲的弟弟還有三歲的妹妹學中文 : 雖然會的不多 : 但事發音就跟native speaker一樣 : 這是我少數認識的外國人裡面發音很好的 : 反而華裔講的中文都會帶點怪腔調 : : 我一定會教唐詩宋詞等中國文學的精妙之處 : : 因為我希望孩子學中文,並不是因為他是台灣人或什麼民族的問題 : : 也不是因為中文的強勢或著多一種語言工具的優點 : : 因為我們都很熱愛中華文化,熱愛其博大精深 : :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有機會去接觸體認這樣悠久的歷史文化精髓 : : 就像深諳歐美文學的人,碰到生活中的感動之事 : : 或許心中就會出現某一段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 : 或者某本小說中膾炙人口的優美文句 : : 讓孩子接觸這些,是為了讓他有更多機會產生感動 : : 有更多方式可以去體驗人生 : : 當我們看到歷史悠久的建築和文物的時候 : : 我們會產生許多的景仰與感觸 : : 而這些感動正因為我們懂得這些歷史文化才會出現 : : 不然對一個毫無所知的人而言 : : 一座金字塔,可能不過就是一堆石頭而已 : 同意 : 多會一種語言就多了一種溝通工具 : 也多了一種與別人不同的思考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219.28
文章代碼(AID): #18UewDG8 (CultureSh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0 篇):
12
17
13
61
文章代碼(AID): #18UewDG8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