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於文化認同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時間16年前 (2009/01/30 10:57), 編輯推噓15(15036)
留言51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9 (看更多)
文化認同(Cultural Identity) 對我來說一直是個相當有趣的題目,今天終於下定決心 ,要來好好寫寫我所知道、和我所遇到的文化認同。 其實這個問題困擾我相當的久了--從我高中出國以後開始,就面臨了文化認同的危機, 嚴格算起的話,其實在國中的時候就已經有跡可循。 我似乎對台灣從來沒有過強烈的認同感,或者說,我並沒有深切的感受到這塊土地、以及 這土地上的人們跟我的共鳴。 然而這對我愛不愛台灣、覺不覺得我是台灣人並沒有衝突。事實上,我覺得我比大多數人 更愛台灣,也更能感受台灣人代表的涵義。 我記得國中的時候每周都要升旗,在走廊上我總是努力的唱著國歌,看著國旗慢慢的往空 中升去。我試圖從中找尋一絲絲我對於這個國家的熱情,但是,我找不到,我只知道在眼 前飄揚的,是我的國家的國旗。我身邊的同學也沒有展現這種熱情,他們只是笑著、鬧著 ,任憑升旗典禮成為上學途中的遲到緩衝期。那時候,我們都太年輕了。 高一結束,我到美國交換了一年。在國外,我一次次的告訴人們:我從台灣來。是的,是 台灣,不是泰國。我在文化嘉年華的時候上台介紹自己的國家、介紹台灣的文化。在無數 個文化交流的場合,我一次一次感受到了:我從台灣來,我是個台灣人。 儘管我有這樣的感受,很大一部分原因,卻似乎是來自交換學生之間不成熟的文化交流, 刻意強調出身、強調差異。台灣在國際上是相對弱勢的,於是在一次次說出:我來自台灣 !的過程中,我學會替自己的國家辯護、站在國家的立場發言,我說的話代表全部的台灣 人。於是很自然的,我產生了一種對台灣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有些悲哀:認同了台灣, 就必須一個人面對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西方人對亞洲人的整體觀感。我很努力,我也知 道我所做的一切,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將會影響他們對台灣的印象,可能只有一年,也可能 是一輩子--我好像背負著某種無形的壓力。我認識到了自己是個台灣人,卻並不以此為 傲。 另一個我不能否認的情緒,是當我在美國待了幾個月以後,人生中第一次感到的舒暢自在 。似乎我對這兒的生活方式更加認同,似乎我的人生在這兒會更加快樂。一個人在美國的 街道散步,我有種安心的感覺,就像是一個長久流浪的旅行者回到了他的家鄉,我似乎從 來就沒有離開過。 一直到一個多月以後,我才接受美國人無時無刻都會唱國歌這件事。每周扶輪社都會舉行 例會,例會第一個項目就是全體肅立,向國旗宣誓、唱國歌。學校的周會、大型比賽、音 樂會,一切一切,都以歌頌星條旗開始。我的內心產生了某種激盪:明明是由各個不同民 族組成的國家,唱國歌的時候卻每個人都如此投入,表情莊嚴肅穆,唱完之後,都會露出 驕傲的微笑。這對我是種震撼,因為在我的經驗裡,我的國家沒有人認真唱國歌。 於是經歷了無數個這樣的場合以後,我開口唱美國的國歌,也對星條旗宣示效忠。看著我 身邊各式各樣的人和我做著同樣的事情,似乎我完全的融入了。在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 彼此互相包容共存,彼此效忠同一個國旗,共享美國人的稱號。對那時的我來說,我並不 覺得奇怪,反而是有如找到了棲身之地一般的自在愉快。 然而,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個美國人--儘管對我來說,我並不認為出生地就該永久決定一 個人的國籍、或是他必須對某個國家宣示效忠。在那個時候,我也沒有時間繼續思考這個 問題,因為我遇到了新的麻煩。 在去美國之前,我決心要做出改變,我想要變得開朗、健談、有趣。來美國不久,接觸到 了交換學生群--很明顯的南美洲的學生最符合這些特質。我想要認識他們,於是率先出 擊,打入了他們的圈圈,不久之後,一些歐洲人又加入了我們的團體,一群人就總是一起 出遊、一起活動。我身邊的人沒有一個亞洲人--他們全是歐洲、美洲、澳洲來的,而亞 洲人卻自成一塊,總是講著彼此熟悉的語言,私底下也膩在一起。在這樣的圈圈裡,有時 大家會說:那些亞洲人啊,真糟糕!你跟他們不一樣!我跟他們一起冷眼旁觀這些亞洲人 ,覺得自己的確不一樣,內心卻總是不自禁的會有異樣的感受:這些人....其實我跟他們 一樣,都是亞洲人啊!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繼續待在這個讓我更為自在的圈圈裡,卻總又隱隱感到不自在。我和 幾個亞洲人仍然保持親密朋友的關係,他們卻告訴我,他們無法融入我的圈圈。我試圖做 些什麼,但是似乎徒勞無功,有些差異無法被弭平,有些想法總是有人不能接受。我一方 面過著自在的日子,一方面又頗為苦惱。我的認同感出現了危機,而我不知如何是好。或 許那時候,我們還是太年輕了,對於文化的包容和理解,也都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事實或許是,即使到了現在,我仍然無法替當初的自己找出一個答案。在問題都被理清之 前,時間的洪流用更快的速度繼續奔流下去,把我帶往另一個難以脫離的漩渦。 很快的,我回國了。 高中這個環境已經變得陌生,我發現自己和身邊的人格格不入。去到美國,沒有任何文化 衝擊的我,回到台灣卻面臨了反文化衝擊。我重新檢視這個我出生、長大的地方,試圖尋 找他和我的某種連結,然而,返鄉的情緒,卻不遠遠如美國給我感應的強烈。 我很恐慌。幸運的是,我卻在扶輪社歸國交換學生會裡發現了跟我相同的一群人。他們有 些和我一樣,正在經歷痛苦的反文化衝擊;有的卻已經回國數年,他們顯得平凡,卻又以 過來人的身分給我們建議,讓我們重新學習接納這塊土地。 交換學生會的工作包含了接待外籍交換學生,於是我繼續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學生, 只是地方從美國的豔陽下,轉到了台北時常飄著雨的天空。領著他們在台北的街頭遊走、 周末在某個人的家裡,一同廝混過一個晚上,我共同分享了他們交換學生的熱情,也藉由 他們的眼睛,重新認識這個城市。我發現了我從未發現的美,我發現這個城市原來是如此 的生意盎然;我像是一個外來者,時時被這個城市驚喜;帶著一群外國人在熟悉的大街小 巷穿梭,我感到自己的心,又重新回到了這塊土地。高二的一年,是我交換學生的第二年 :我跟著一群外國人,交換到了台灣,找到了這塊土地的美。 與此同時,我漸漸的融入了我的同學,但是我的心裡始終知道,我已經不太一樣了。我加 入了交換學生會,我身邊親密的朋友都做過交換學生。那時的我們相信,只有有過共同經 驗的我們,才能彼此了解。我們和外國學生密集接觸,我們以文化使節自認,在平常和同 學相處的時候,卻又好像疏離的變成了外國人。 我也持續接到外國學生的抱怨:台灣人好無聊....台灣人一直在補習....我們無法融入。 除了安慰,我也努力破除這種印象,心裡卻不自禁的感到同意。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就 只能從交換學生的夥伴身上尋求慰藉。 升上大學,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在外文系中,我認識了跟我一樣的人--我們有類似的 背景,有一樣的文化認同問題;與此同時,我也認識了許多跟我不一樣的人。 我身邊突然多了一群留過學,或是有國際經驗的朋友,而有趣的是,在大家的眼中,這些 人似乎被分成了三類: 一類是小時候住在國外、學生時期常常出國,卻完全感覺不出來的。另一類是感覺得出有 國際交流經驗的,他們可能在生活習慣、想法上有些小小的不同;他們常常被大家拿來開 玩笑,或是在有語言問題時投靠依附。最後一類,則是在外型上、想法上和生活習慣上都 有明顯差異、被當作外國人對待的一群。 進入大學不久,我就發現身邊第三類朋友的存在。台大裡有為數不少的僑生、外文系中更 是不乏外交官子女,因為生活習慣的相近,漸漸的我們就走在一起,也漸漸的發現我們在 同學們眼中的定位。我們試圖融入,卻發現語言中心的外國人更好相處,我們試圖打破藩 籬,卻發現有些印象有些感覺很難磨滅,有些想法有些誤解很難溝通。我們因此沮喪、困 惑。 然而我卻更加沮喪,更加困惑。因為我覺得我在台灣成長,我的國際經驗卻讓我更了解、 也更喜愛這塊土地。我不應該不被接納,我的想法也不應該有難以解釋的不同。 長久的觀察、無數的溝通和思考,終於讓同樣身為台灣人的我,正視台灣人的一個問題: 台灣人的文化包容力,實在太小太小。台灣是一個吸收了美國、日本以及其他許多文化的 國家,台灣也有自己低調卻真實的台灣文化,在這樣一個文化多元的島嶼上,台灣人卻始 終無法真正接納不同的文化、也無法真正包容不同的人。 或許也是因為殖民文化的影響,台灣人似乎普遍存有”文化優越”的情結:崇尚美、日文 化,對於東南亞、南美或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卻以歧視的眼光、不平等的口吻評論看待。 有趣的是,台灣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強勢文化,在這樣的情形下,於是硬性提升了”台客 ”的次文化,做為台灣文化代言的指標。 我會深切的感受到這樣的不同,除了不時聽到朋友和長輩,談起家裡東南亞傭人時的異樣 語調,也因為身邊突然多了這樣的人。 這個朋友是我童年最為要好的玩伴,在我國小的時候,他因為父親的工作舉家搬遷泰國, 一直到大學,才又全家回國,他則以僑生的身分考進了台大。進了台大不久,他也面臨到 同樣的文化認同問題:他認為自己是個台灣人,他的同學們卻不這麼想。由於語言能力的 差異,他在學業方面達不到同儕的程度,漸漸的就和同學們有了距離。然而,卻是因為去 了大三的畢業旅行,讓他對同學感到徹底的失望。 這是一次去泰國的畢業旅行。旅行中的一天,我的朋友被他的一個同學詢問:你是僑生吧 ,你會講泰文吧?他說,會。他看到那個同學的臉上,浮現出了異樣的表情,接著就沒有 再說話。我的朋友嚴重的被傷害了,從此他對大多數的台灣人感到失望,也開始認真考慮 自己文化認同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想過,類型相似的文化認同,在本質上可能是如此的不同。留學西方產生的文 化認同,和長住東南亞產生的文化認同差異,不都是因為文化優越感造成的嗎? 文化優越感不同於文化優秀感,而要消除文化優越感,只能藉由學習文化包容。文化包容 的首要,就是即使在不了解該文化的前提下,也能以尊重的心態面對。並不是黑人都是暴 力份子、都會偷搶拐騙,並不是法國人都不洗澡,也並不是日本女生都....!只有學習包 容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人,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只有真正有文化包容力的人, 才能悠遊徜徉於各個文化之間,真切欣賞、並感激每種文化的不同。 或許是長久以來文化上的不確定感,或許是不穩定的國際地位;或許有些想法已經太過根 深,有些習慣已經太過蒂固,但是文化包容的狹隘心態一日不改、問題一日不除,台灣就 註定無法在文化上更進一步。 P.S. ”老外”和”阿兜啊”真的不是什麼好的文化包容力示範,請記者們改過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204.238 ※ 編輯: UNLOADED 來自: 123.204.204.238 (01/30 10:58)

01/30 11:14, , 1F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又是山
01/30 11:14, 1F

01/30 11:48, , 2F
你所認同的美國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很多部分到現在也沒完
01/30 11:48, 2F

01/30 11:48, , 3F
全解決
01/30 11:48, 3F

01/30 11:51, , 4F
國家認同,文化認同,族群認同..不盡相同卻或多或少有牽扯
01/30 11:51, 4F

01/30 11:52, , 5F
和相關..從自身做起,有機會再去感化他人..但是不見得所
01/30 11:52, 5F

01/30 11:52, , 6F
有人都會認同你的觀念或想法
01/30 11:52, 6F

01/30 11:54, , 7F
給你一句我感觸很多的話:認為自己包容度很大的人常常會
01/30 11:54, 7F

01/30 11:55, , 8F
不能接受包容度很狹隘的人..
01/30 11:55, 8F

01/30 19:24, , 9F
文化優越跟文化自卑是一體兩面的事
01/30 19:24, 9F

01/30 20:14, , 10F
推中肯
01/30 20:14, 10F

01/31 13:33, , 11F
推,台灣對於文化的教育真的很侷限。
01/31 13:33, 11F

01/31 15:51, , 12F
大推radiotv51最後一句,說得太好了。
01/31 15:51, 12F

01/31 18:53, , 13F
r sir 我並沒有像你說的”想要感化他人”
01/31 18:53, 13F

01/31 18:54, , 14F
因為你的最後一句完全是正確的
01/31 18:54, 14F

01/31 18:55, , 15F
也並沒有進行比較。台灣只是尚未找到自己的識別、自己的
01/31 18:55, 15F

01/31 18:55, , 16F
價值典範,而這反映在現今的社會上,我只想說出這個事實
01/31 18:55, 16F

02/01 02:36, , 17F
來美國交換學生一年回台就有文化衝擊,感覺有點刻意,這跟我
02/01 02:36, 17F

02/01 02:37, , 18F
我以前聽過的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有人高中畢業後來美
02/01 02:37, 18F

02/01 02:38, , 19F
唸兩年社區大學,回台後就號稱中文忘了怎麼講了只會講英文
02/01 02:38, 19F

02/01 02:39, , 20F
結果英文也講的很爛還刻意裝洋腔洋調自以為高人一等
02/01 02:39, 20F

02/01 02:42, , 21F
不少放過洋的回台後就有大頭症,自以為有國際觀加持就是
02/01 02:42, 21F

02/01 02:43, , 22F
多特別, 多高人一等, 也不過才出國呆一小段時間而已,唉
02/01 02:43, 22F

02/01 02:47, , 23F
回台還刻意結交外國人,然後說跟本國人有文化藩籬,嗯,有趣
02/01 02:47, 23F

02/01 02:49, , 24F
一群有"國際觀"經驗的人互相催眠"嗯,我們就是不一樣!"
02/01 02:49, 24F

02/01 04:26, , 25F
推樓上,大概是twinkie wannabe吧
02/01 04:26, 25F

02/01 04:45, , 26F
可是我也是一年,也真的有反文化衝擊,而且真的忘掉
02/01 04:45, 26F

02/01 04:47, , 27F
很多中文。我常常講話到一半停,拼命想我要說的字。
02/01 04:47, 27F

02/01 04:49, , 28F
回台結交更多外國人和想飛出台灣的台灣人,因為實在
02/01 04:49, 28F

02/01 04:50, , 29F
受不了一般人看我的態度,所以老爸吹捧女兒有出國時,
02/01 04:50, 29F

02/01 04:50, , 30F
我都會有點生氣
02/01 04:50, 30F

02/01 09:07, , 31F
usagirl講得真好!!
02/01 09:07, 31F

02/01 11:39, , 32F
只呆一年就回台的 幾個月就可以適應中文回來了啦
02/01 11:39, 32F

02/01 13:12, , 33F
u-girl 我寧願相信是每個人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02/01 13:12, 33F

02/01 13:12, , 34F
也不知道用時間來衡量一個人的您 在國外看到了什麼
02/01 13:12, 34F

02/01 14:10, , 35F
從自身做起,有機會感化別人...這是我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02/01 14:10, 35F

02/01 14:12, , 36F
我沒有說原po是如此啦! 像是國內有些人對來自東南亞的人
02/01 14:12, 36F

02/01 14:13, , 37F
有歧視字眼或是說法,我聽到我也會說明,但是我不會勉強對
02/01 14:13, 37F

02/01 14:14, , 38F
方就因此一定要改變..畢竟要否改變是自己的決定
02/01 14:14, 38F

02/01 16:06, , 39F
才一年就這麼做做=.= 我來台灣十年了有沒忘掉原本的母語啊
02/01 16:06, 39F

02/01 16:07, , 40F
雖然就停留在國中的程度
02/01 16:07, 40F

02/02 04:17, , 41F
我的重點在於如果你出國5年10年才回國,那台灣的社會文化
02/02 04:17, 41F

02/02 04:18, , 42F
價值觀的確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樣你經歷回台文化衝擊很正常
02/02 04:18, 42F

02/02 04:19, , 43F
但才出國一年就回國,台灣的社會文化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02/02 04:19, 43F

02/02 04:19, , 44F
你卻好像變成完全融不入台灣人的圈子,還得去結交跟你有"共
02/02 04:19, 44F

02/02 04:21, , 45F
同經驗"的人,然後說"我們"怎樣都融不入"他們"(台灣本地人)
02/02 04:21, 45F

02/02 04:23, , 46F
在我看來這似乎是個人心態問題,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必然結果
02/02 04:23, 46F

02/02 04:24, , 47F
此外有關忘記中文的部分,我有時也會忘了哪個字怎麼寫
02/02 04:24, 47F

02/02 04:25, , 48F
不過我想主要是現在都是打字居多,手寫的機會較少才會這樣
02/02 04:25, 48F

02/02 18:23, , 49F
02/02 18:23, 49F

02/04 23:42, , 50F
我尊重你的看法,但是那也只是你的看法
02/04 23:42, 50F

02/04 23:42, , 51F
但我是否經歷了反文化衝擊,似乎不用您來做合理性評斷
02/04 23:42, 51F
文章代碼(AID): #19Wcorzn (CultureSh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Wcorzn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