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僑樑] 五招教你如何「僑裝」台灣人
從這篇文章以及同學們的回應,看到一些很有趣而且值得思考的現象。
在這裡拋出一些想法和延伸的問題,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一個移民的自我認同和價值觀會受所接待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所影響,
而這個自我認同和個人所處的社會位置密切相關,
因為牽涉到他所有的資源、必須面對的人群等
因此我認為原作者在談要“僑裝”(注意他的用字)的時候,
是特別針對在“僑生”這個位置上的人。
一個“僑生”無法逃避的必須去面對的,
臺灣主流社會大眾媒體對“僑生”的一般印象,其中還重疊著對“東南亞”的印象。
不論喜不喜歡,這些印象都會都無可避免反映在他的日常生活當中。
“僑生”作為一種身份也好,認同也好,甚至一種刻板印象,
往往在與師長、本地生同學、其他僑生、甚至是其他大馬同學的言談之間,
像個鬼魂一樣不經意就這樣跳了出來。
更不用說當面對民署官員、僑輔室人員等政府代表的時候了。
這樣的生命經驗,
并不能直接類比到以其他身份進入在臺灣的大馬人,
或是曾經居留在其他國家的人身上。
我想這是大家在討論該文時應當注意到的一點。
而這個經驗絕對會影響一個人對自我形象認同的建構,
隨之而來的是在當地所選擇的生存策略。
像是Carrotoast就提出一個“僑裝”的因應策略。
雖然文章反諷的成分較高,但從回文看來也的確有人選擇性地使用這個方法。
有趣的是,
同時也有人質疑“融入臺灣社會”的必要性,有人則強調自己的國籍、文化身份。
選擇隱藏/展現自身的國籍身份或者文化身份的目的是什麼?
跟“僑生”這個身份有沒有關係?
從這裡延伸出的問題是,
當一個“僑生”是否會影響一個人對自身以及對大馬的認同?
如果是,是強化了作為大馬國民的認同?還是強化對臺灣的認同?
另外,造成有些人在心理上產生“自己是次等人”的概念,
跟僑教政策有沒有直接的關聯?
我自己還沒有找到答案,但想聽聽各位板友的說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4.6
推
05/07 22:46, , 1F
05/07 22:46, 1F
推
05/07 23:31, , 2F
05/07 23:31, 2F
推
05/08 06:33, , 3F
05/08 06:33, 3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alaysia 近期熱門文章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