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咖啡部落格分享:手沖參數/磨豆機平行校正
咖啡板的板友們大家好
小弟我曾在三年前擔任台大咖啡社的社長
後續也繼續留在社團擔任培育新幹部的角色
幾年前我曾經在板上宣傳過自己的部落格
可惜後續課業太忙就有點呈現半荒廢狀態
最近發現自己在社團的時間也沒有剩下多少了
就決定開始把自己做的一些咖啡方面的研究成果寫成文章
同時也開了 IG 帳號 review 一些喝過的咖啡
如果版友們有興趣追蹤的話我會很感激的!
https://www.instagram.com/whycoffee.blog
這次想跟大家討論的是我所撰寫的兩篇新文章及它們的簡介:
https://whycoffee.blog/articles
1. 手沖參數分享:以低擾動達成高萃取率
對特定萃取率的喜好因人而異,但我相信大多數人應該都曾經遇到過希望可以「多萃一點
」的時刻:或許是一支很貴的 Gesha,在萃取率較高的時候,同樣的價格就可以喝到更多
咖啡。也或許是一支品質極高的水洗衣索比亞,而你期待可以透過增加萃取率來提升甜感
與複雜度。
在這篇文章中我詳細介紹了一個與位於紐約的 SEY coffee 討論後修改而成的參數:在移
除擾動的情況下,用極細粉達成極高的萃取率。在我的經驗中這個參數是甜、複雜而透明
的,不只擁有高萃取率的咖啡所具有的飽滿甜感與高複雜度,更移除了許多在高萃取率下
容易變得過於明顯的澀感。
希望大家都可以試看看這個參數!雖然需要的道具較多,但文章中也詳述了許多替代方案
,我相信即使無法完全復現我的沖煮,效果依然會是很不錯的。
2. 使用不鏽鋼箔對 Lagom P100 進行平行校正
應該有許多板友們聽說過平行校正,但應該沒有很多人實際做過,更不用說使用少見的不
鏽鋼箔來進行校正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詳細講述了應該如何對平刀磨豆機進行平行校正,並紀錄了我使用 5 微
米的不銹鋼箔校正社團的 Lagom P100 的過程。在校正的過程中我其實遇到了很多出乎意
料的問題(例如刀盤怎樣就是拆不下來),因此希望我的經驗可以供大家參考。
極薄的不銹鋼箔讓我可以進行非常精密的校正,最後我成功在這台磨豆機上達到了近乎完
美的平行度,chirp to lock 僅有約 15 微米,是相當令我驚豔的數字。
如果板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試看看~若有任何心得也希望可以分享給我。
以上就是兩篇文章的簡介
我覺得我們社團算是相對來說較為研究取向
也多虧了社員人數眾多
我們得以使用社費購買許多先進的器材,並進行一些研究
我平時也閱讀許多咖啡板的文章,受到很多幫助
因此也希望可以將一些實驗的心得分享在這邊~
這次的兩篇文章都算是我在這幾個月內的探索
花了不少時間撰寫
希望板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讀讀~
也歡迎推文與我討論!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1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700392629.A.071.html
推
11/19 19:25,
1年前
, 1F
11/19 19:25, 1F
推
11/19 20:04,
1年前
, 2F
11/19 20:04, 2F
推
11/19 20:17,
1年前
, 3F
11/19 20:17, 3F
→
11/19 20:17,
1年前
, 4F
11/19 20:17, 4F
→
11/19 20:21,
1年前
, 5F
11/19 20:21, 5F
→
11/19 20:21,
1年前
, 6F
11/19 20:21, 6F
→
11/19 20:22,
1年前
, 7F
11/19 20:22, 7F
→
11/19 20:23,
1年前
, 8F
11/19 20:23, 8F
→
11/19 20:23,
1年前
, 9F
11/19 20:23, 9F
→
11/19 20:25,
1年前
, 10F
11/19 20:25, 10F
→
11/19 20:25,
1年前
, 11F
11/19 20:25, 11F
→
11/19 20:25,
1年前
, 12F
11/19 20:25, 12F
推
11/19 20:30,
1年前
, 13F
11/19 20:30, 13F
→
11/19 20:32,
1年前
, 14F
11/19 20:32, 14F
→
11/19 20:33,
1年前
, 15F
11/19 20:33, 15F
推
11/20 00:44,
1年前
, 16F
11/20 00:44, 16F
推
11/20 00:46,
1年前
, 17F
11/20 00:46, 17F
推
11/20 08:33,
1年前
, 18F
11/20 08:33, 18F
推
11/20 09:39,
1年前
, 19F
11/20 09:39, 19F
推
11/20 11:39,
1年前
, 20F
11/20 11:39, 20F
推
11/20 12:07,
1年前
, 21F
11/20 12:07, 21F
推
11/20 16:33,
1年前
, 22F
11/20 16:33, 22F
→
11/20 16:33,
1年前
, 23F
11/20 16:33, 23F
→
11/20 16:44,
1年前
, 24F
11/20 16:44, 24F
→
11/20 16:44,
1年前
, 25F
11/20 16:44, 25F
→
11/20 16:44,
1年前
, 26F
11/20 16:44, 26F
→
11/20 16:44,
1年前
, 27F
11/20 16:44, 27F
→
11/20 16:47,
1年前
, 28F
11/20 16:47, 28F
→
11/20 16:48,
1年前
, 29F
11/20 16:48, 29F
有的,Pulsar的濾紙流速之快真的很令人驚艷!
我想您提到的大概是BH很久以前做的浸泡實驗,他們發現研磨度基本上就決定了浸泡式萃取中萃取率的天花板。我平常杯測的研磨度很細,會於8分鐘時取樣,過濾紙後的TDS約1.35,如果用浸泡式的公式來算的話EY約24.8%,如果假設粉吸2.5倍重的水並用過濾式的公式的話也有21%左右。
但我其實覺得比較過濾式與浸泡式萃取的萃取率意義不大,因為兩者萃取的dynamic是很不相同的(過濾式一直在用清水萃取,但浸泡式基本上是用咖啡在萃取咖啡),在我的經驗中,杯測與浸泡式萃取通常較甜,我會覺得比較像是高萃取率時的風味表現,所以才會那樣寫,不過對於萃取率越高是不是就越像杯測我想我也沒有肯定的答案,只能說我會傾向於相信22% EY的風味結構會比18% EY還要更像杯測一些。
※ 編輯: tim03090309 (42.79.144.243 臺灣), 11/20/2023 17:09:16
推
11/20 17:29,
1年前
, 30F
11/20 17:29, 30F
→
11/20 17:29,
1年前
, 31F
11/20 17:29, 31F
推
11/20 22:51,
1年前
, 32F
11/20 22:51, 32F
推
11/21 13:55,
1年前
, 33F
11/21 13:55, 33F
→
11/21 13:55,
1年前
, 34F
11/21 13:55, 34F
→
11/21 13:55,
1年前
, 35F
11/21 13:55, 35F
→
11/21 13:55,
1年前
, 36F
11/21 13:55, 36F
→
11/21 13:55,
1年前
, 37F
11/21 13:55, 37F
Coffee 近期熱門文章
1
2
PTT美食旅遊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