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採、製茶過程,避免澀感的方法

看板Tea (茶板)作者 (重鳥)時間4年前 (2020/09/28 21:31), 編輯推噓36(36084)
留言120則, 18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chuan780920 (元太)》之銘言: : ※ 引述《minings (minings)》之銘言: : : 最近在找可信賴的茶農, : : 或是認識的朋友, : : 要找台灣採,台灣製的茶。 : : 剛好一個蠻聊的來的朋友, : : 他在松柏嶺有三分地自己種的茶, : : 喝過後, : : 我覺得的缺點只有澀, : : 其他的優點蠻多的, : : 比如我沖泡量是平常的兩倍, : : 我喝了心臟不會痛,不會亢奮, : : 腸胃沒事, : : 會回甘生津,還能稍微化痰, : : 茶葉大小跟鹿谷比賽茶差不多大小。 : : 很好奇的想探討, : : 在製茶的幾個環節裡: : : 採茶,製茶過程, : : 避免了哪些環節,可以盡量減少澀感呢, : : 謝謝。 : : 版上各種不同角度的分析,我都很喜歡。 : : 如果剛好有舊台中市區的茶葉專業, : : 能否稍微喊聲一下, : : 謝謝。 : :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HTC_U-1u. : Hi 又是我,希望我半途出師近10年的經驗能幫助您,如果小弟論述有誤也拜託鞭小力一 : 點。 : 首先要先對澀感做一個簡單認知: : 1.茶會有澀感主要來自茶多酚。 : 2.茶多酚會因為茶葉成熟度增加而遞減。 : 3.茶多酚會因為氧化程度增加而遞減。 : 4.茶多酚釋出與水溫溫度有正相關。 : 一般客人不會有這種認知,也不會去記這些東西,所以我們高山茶的部分只能盡量找採摘 : 不要太嫩,發酵度做足一點或萎凋做足一點的茶,然後請客人自己泡不要泡太高溫,只是 : 很難就是了。 : 至於在製程中哪些環節,我的看法是: : 1.採摘不要太嫩(但機採要如何界定我就不知道了) : 2.萎凋做足,水走透一點。 : 3.發酵度做足,如果本來走生路的,試試看走生酵的方式。 : 以上簡單的粗略論述,如有說錯還請指教。 : 小弟茶行在台北,如果您要台中不錯的茶行私訊我,我可以介紹給您。 : 補:還有季節氣候溫度也會影響茶多酚,我猜會有人說,我就不說了。 其實只有一點,就是茶葉在萎凋製程能走水,就不會澀。 為什麼嫩採的茶會容易澀,就是在萎凋的製程中,機械強度不夠的組織已不耐走水,使得 葉片無法再透過蒸散作用把葉子內的水拉出去,葉組織內液胞水分拉的不夠多,濃縮不足 所以攪拌製程無法將各細胞內茶多酚均勻且充分的氧化,所以會澀。 萎凋做足其實就是青茶類製茶過程,最大的學問。什麼叫做"足"?每個師傅有每個師傅的 眉角,但最直觀的說法是,在不傷害葉片保衛細胞的情況下,拉走維管束內足夠多的水, 創造"走水"的空間。 其實,只要水可以在葉片裡面"走",PPO(多酚氧化酶)就會作用,多元酚、兒茶素就會 被氧化,就不會澀。 如果在走水這個階段茶葉沒有充分走水,即使充足的大浪渥堆發酵,讓POD(過氧化酶) 作用,茶葉還是容易菁澀,味道的頻譜容易分布在好幾段,形成所謂的"雜味",或者味 道容易吸附在維管束水中,形成所謂的"悶味"(香氣不揚) 松柏嶺機剪四季春,如果可以剪午菜、不要下重肥、成熟採,製茶時可以不受傷,基本上 是無敵的茶類,又香、又甘、高CP值,但願意這樣做的廠家真的很少,畢竟產量還是決定 成本,一斤四季春多賣你兩百塊,客人就哀哀叫了,要能喝得懂的客人也不多,重點是真 要這樣製茶,體力會是一大考驗,最後就..恩,什麼樣的成本做什麼樣的茶。 類似的問題其實可以再延伸壓,例如:老葉茶要怎麼做才不會澀、綠茶要怎麼做才不會澀 、紅茶的澀和青茶的澀到底是一樣還是不一樣、生普為什麼很澀、早期老樹茶為什麼那麼 澀、有質的澀跟做不好積水澀怎麼分辨,單個澀就學不完了。 以上製茶這幾年聽各方老師說明後,自己的小小心得總結,供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32.2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M.1601299865.A.BB9.html

09/28 21:57, 4年前 , 1F
想認識你
09/28 21:57, 1F

09/28 22:03, 4年前 , 2F
紅茶要怎麼走水阿?
09/28 22:03, 2F

09/28 22:18, 4年前 , 3F
09/28 22:18, 3F

09/28 22:47, 4年前 , 4F
我並不覺得走水就等於氧化,這是有因果關係沒錯,但
09/28 22:47, 4F

09/28 22:47, 4年前 , 5F
不等於
09/28 22:47, 5F

09/28 22:49, 4年前 , 6F
雖然沒有很懂還是推一個
09/28 22:49, 6F

09/28 22:49, 4年前 , 7F
還有另一個部分可以探討,就是走水過程中,其他物質
09/28 22:49, 7F

09/28 22:49, 4年前 , 8F
成分的變化,因爲所謂的「澀」的形成,並不是單就單
09/28 22:49, 8F

09/28 22:49, 4年前 , 9F
一物質成分而造成的,有些物質的形成會讓澀感降低
09/28 22:49, 9F

09/28 23:13, 4年前 , 10F
很好的觀點!茶葉化學這個領域如果能和實務品飲有密切的
09/28 23:13, 10F

09/28 23:13, 4年前 , 11F
結合會有更多火花
09/28 23:13, 11F

09/29 10:36, 4年前 , 12F
推高質量討論! 另推a大提出的觀點!澀可以分感官上
09/29 10:36, 12F

09/29 10:36, 4年前 , 13F
(主觀)的以及內含物質上的(客觀)
09/29 10:36, 13F

09/29 12:04, 4年前 , 14F
與其說是主客觀,不如說是綜合物質的表現造成感官的
09/29 12:04, 14F

09/29 12:04, 4年前 , 15F
感受,一樣是因果關係。你聞的跟我聞的其實有87%像,
09/29 12:04, 15F

09/29 12:04, 4年前 , 16F
只是聞完後認知不同而有不同描述罷了
09/29 12:04, 16F

09/29 13:28, 4年前 , 17F
走水的過程其實就在氧化,這也是我後來被我師傅扭轉過
09/29 13:28, 17F

09/29 13:28, 4年前 , 18F
來地概念。
09/29 13:28, 18F

09/29 13:30, 4年前 , 19F
如果走水過程沒有進行氧化,那為什麼茶放著也會香?
09/29 13:30, 19F

09/29 13:31, 4年前 , 20F
應該說,走水過程中,作用的酵素就是PPO,反應速度慢
09/29 13:31, 20F

09/29 13:31, 4年前 , 21F
攪拌或是大浪,會啟動POD的作用,所以反應速度快
09/29 13:31, 21F

09/29 13:33, 4年前 , 22F
所以,靜置走水如果要花8小時,攪拌浪菁只要半小時
09/29 13:33, 22F

09/29 13:33, 4年前 , 23F
茶葉可以出現差不多的味道,也可以說PPO作用速度慢
09/29 13:33, 23F

09/29 13:34, 4年前 , 24F
另一個我以前很混淆的概念是,靜置走水到底算物理作用
09/29 13:34, 24F

09/29 13:34, 4年前 , 25F
還是生化反應?
09/29 13:34, 25F

09/29 13:35, 4年前 , 26F
答案是,都有。水分的散失是為了創造後面POD與PPO作用
09/29 13:35, 26F

09/29 13:36, 4年前 , 27F
的良好條件,但不是說靜置走水時,PPO就不作用
09/29 13:36, 27F

09/29 13:37, 4年前 , 28F
這裡還牽涉到一個最容易搞不清楚的概念,叫氧化程度與
09/29 13:37, 28F

09/29 13:38, 4年前 , 29F
氧化勻度。氧化程度就是我們目前用來判斷茶葉發酵度的
09/29 13:38, 29F

09/29 13:40, 4年前 , 30F
概念,比方說綠茶是不發酵,高山茶15-20%發酵,烏龍30
09/29 13:40, 30F

09/29 13:40, 4年前 , 31F
%發酵,紅茶100%發酵
09/29 13:40, 31F

09/29 13:41, 4年前 , 32F
茶不用放置也會香阿
09/29 13:41, 32F

09/29 13:42, 4年前 , 33F
但氧化勻度是指,一片葉子中有多少細胞的多元酚有被作
09/29 13:42, 33F

09/29 13:48, 4年前 , 34F
用,例如:一片葉子有10萬個細胞,如果有9萬個細胞內的
09/29 13:48, 34F

09/29 13:49, 4年前 , 35F
多元酚被氧化,那這片葉子的氧化度是90%
09/29 13:49, 35F

09/29 13:51, 4年前 , 36F
實際製茶時,這兩個概念會交互使用,通常學術研究者會
09/29 13:51, 36F

09/29 13:52, 4年前 , 37F
用前者,也就是氧化程度;但製茶師傅會用後者,氧化勻
09/29 13:52, 37F

09/29 13:52, 4年前 , 38F
度,要聽得懂這兩個概念不太一樣。Y
09/29 13:52, 38F

09/29 13:54, 4年前 , 39F
我可以理解你為什麼覺得走水不是在氧化,因為以前我也
09/29 13:54, 39F
還有 41 則推文
09/30 10:26, 4年前 , 81F
市面上的茶應該有9成9都有
09/30 10:26, 81F

09/30 10:27, 4年前 , 82F
然後 回到你講的問題肥料下的多葉子就厚茶就好做 太多
09/30 10:27, 82F

09/30 10:27, 4年前 , 83F
面向的點可以討論
09/30 10:27, 83F

09/30 10:29, 4年前 , 84F
植物生長來說 單位產量.氣候.修剪...等等茶園管理的條
09/30 10:29, 84F

09/30 10:29, 4年前 , 85F
件都會影響
09/30 10:29, 85F

09/30 10:30, 4年前 , 86F
以人為例子的話 不會是吃越多就長越高越強壯吧
09/30 10:30, 86F

09/30 10:30, 4年前 , 87F
Speed問得挺好的啊
09/30 10:30, 87F

09/30 10:30, 4年前 , 88F
吃的不均衡、不睡覺、不運動 這樣怎麼會好
09/30 10:30, 88F

09/30 12:09, 4年前 , 89F
藍詹姆大哥,你先說喜歡肥料味再加個哈哈,不就好像是
09/30 12:09, 89F

09/30 12:09, 4年前 , 90F
你先站在一個至高點鄙視別人的感覺?後來回文又酸說
09/30 12:09, 90F

09/30 12:09, 4年前 , 91F
我有玻璃心,然後現在說你沒有很懂??我僅針對回文大
09/30 12:09, 91F

09/30 12:09, 4年前 , 92F
大提出為什麼不需要下重肥提出疑問,想了解更多知識
09/30 12:09, 92F

09/30 12:09, 4年前 , 93F
而已,然後你在那扯東扯西是在??
09/30 12:09, 93F

09/30 12:36, 4年前 , 94F
我回答你囉,希望你看得懂
09/30 12:36, 94F

09/30 13:03, 4年前 , 95F
好啦回答是我不對 我道歉
09/30 13:03, 95F

09/30 13:24, 4年前 , 96F
茶農相輕
09/30 13:24, 96F

09/30 14:33, 4年前 , 97F
加肥料就等於肥料味,那草飼牛的肉是草味玉米養的牛肉就是
09/30 14:33, 97F

09/30 14:33, 4年前 , 98F
玉米味?
09/30 14:33, 98F

09/30 14:36, 4年前 , 99F
草飼牛真的有些人會去分飼料沒錯阿
09/30 14:36, 99F

09/30 14:50, 4年前 , 100F
那我好奇豬肉是什麼味
09/30 14:50, 100F

09/30 14:59, 4年前 , 101F
我知道有人說味道不一樣,但吃草的牛肉就跟直接塞把草在嘴
09/30 14:59, 101F

09/30 14:59, 4年前 , 102F
裡是一樣的草味嗎?
09/30 14:59, 102F

09/30 15:35, 4年前 , 103F
一般講的肥料味是指茶樹有下肥的感受吧,但我不知道bl
09/30 15:35, 103F

09/30 15:35, 4年前 , 104F
uejames 講的是不是這個就是
09/30 15:35, 104F

09/30 17:06, 4年前 , 105F
草飼牛和穀飼牛的味道差距,油花分佈和熟成及料理手法
09/30 17:06, 105F

09/30 17:06, 4年前 , 106F
一直都是重點啊
09/30 17:06, 106F

09/30 17:56, 4年前 , 107F
這是在講自然農法類似的東西嗎? 我不是茶農 純聊天
09/30 17:56, 107F

09/30 18:17, 4年前 , 108F
這裡茶農應該是不多啦
09/30 18:17, 108F

09/30 18:23, 4年前 , 109F
我是說有在討論的
09/30 18:23, 109F

09/30 19:18, 4年前 , 110F
茶農也都是在學習呀~我也很好奇speed大的問題原po見解
09/30 19:18, 110F

09/30 19:18, 4年前 , 111F
如何。有些茶農只顧茶菁都拼量,我們這(高山烏龍)有
09/30 19:18, 111F

09/30 19:18, 4年前 , 112F
人平常肥料砸很兇秋茶3甲地就採了1萬7台斤,也有一樣3
09/30 19:18, 112F

09/30 19:18, 4年前 , 113F
甲地採6千斤。人都會希望利益最大化~市場面來說真的懂
09/30 19:18, 113F

09/30 19:18, 4年前 , 114F
喝的出差異的人也是少數,多數消費者還是價格取勝、味
09/30 19:18, 114F

09/30 19:18, 4年前 , 115F
道能接受就可以。原po提的四季春就是最好的例子~
09/30 19:18, 115F

09/30 20:19, 4年前 , 116F
沒錯~
09/30 20:19, 116F

10/01 10:23, 4年前 , 117F
一斤3000算還不錯的茶吧,一公克也才五元,一次泡3-5公
10/01 10:23, 117F

10/01 10:23, 4年前 , 118F
克頂多25元,比手搖杯划算多了,但我認識喜歡喝手搖杯的
10/01 10:23, 118F

10/01 10:23, 4年前 , 119F
妹妹是在喝那個療癒感,跟茶的品質無關
10/01 10:23, 119F

10/09 13:44, 4年前 , 120F
厲害 真的一門學問
10/09 13:44, 120F
文章代碼(AID): #1VSUMPkv (Tea)
文章代碼(AID): #1VSUMPkv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