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白茶發展與台灣白茶歷史

看板Tea (茶板)作者 (貓小派)時間5年前 (2020/03/13 13:32), 5年前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最近這幾年 白茶似乎有成為市場新寵的趨勢 逛茶展可以發現越來越多茶農製作白茶 選用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 (青心烏龍、金萱、白毛猴、17號白鷺、甚至18號紅玉&原生山茶等等) 不只台灣 斯里蘭卡與印度大吉嶺等地也紛紛推出"白茶"產品 *有些茶商會把部分大吉嶺春摘茶歸類為白茶 特別是各莊園命名為Moonlight(經典月光/夜光白玉)的茶款 原本我一直認為 白茶對於台灣來說是一個新的茶類 直到有天聽聞前輩分享 台灣其實在60年代曾出口過白茶 仔細一想,台茶14~17號中 (對,就是那四隻鳥兒ww 白文白燕白鶴白鷺) 15號白燕與17號白鷺適製性中分別標註了白茶與壽眉 且品種開發始於1960 或許也說明了確實有這樣的品種需求? 但是翻閱關於台灣茶業發展的資料後 發現關於二戰後至70年代的紀錄只提到了紅茶與綠茶 反而是對岸2017出版的白茶經營史錄 (危賽明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06/01) 第四章裡有提到: 20世紀80年代前台灣也產白茶並出口香港地區 1958年台灣白茶佔香港進口量的65.11% 1961年佔77% 1965年銷量達1萬擔 1973年才被中茶超越,80年代後逐漸淡出香港市場 因此,想請問茶版的前輩們 是否知道關於這段歷史的更多資訊 或者 哪裡可以找到相關文字記載呢? 十分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45.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M.1584077537.A.924.html

03/13 15:04, 5年前 , 1F
好奇推
03/13 15:04, 1F

03/13 15:10, 5年前 , 2F
茶改的期刊。還有。那時的白茶概念跟現在不太一樣
03/13 15:10, 2F

03/13 15:37, 5年前 , 3F
大吉嶺有些不是歸類,是真的有差
03/13 15:37, 3F
確實,對我們來說春摘與白茶還是很好區分的。 PS:大吉嶺白茶目前名氣比較響的應該是爾利亞莊園的珍珠白茶(Arya Pearl),小葉種AV2 製作,帶有很清爽的豆香跟果香

03/13 20:15, 5年前 , 4F
吳振鐸 90期間有論文講
03/13 20:15, 4F
好的,我來找找看,感謝! ※ 編輯: Maoxiaopai (123.192.45.244 臺灣), 03/14/2020 14:09:18
文章代碼(AID): #1UQnhXaa (Tea)
文章代碼(AID): #1UQnhXaa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