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美加] 口音問題...

看板CultureShock (文化衝擊)作者 (陳慶祥)時間18年前 (2006/10/05 02:4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0 (看更多)
※ 引述《angelya (居然被叫阿姨...凸)》之銘言: (snip) 原波提到的慈濟人都不會說流利的英文 他們本身就不是一個強調文化融合的集會結社啊 也許給你的感覺很想打入西方社會 但是怎麼想也覺得不可能 : 畢竟很多華人來美國都二三十年了(假設他們是第一代移民) : 為什麼講英文還會有口音 : 他們也都在美國的公司工作 : 平常鄰居、朋友也不乏美國人啊 : 雖然也常跟華人團體相處 : 可是跟華人在一起的時候又不說英文 : 為什麼口音改不掉呢 @.@ 跟語言天分比較有關吧 有的外省人天生學台語快又好 有的再怎麼努力卻還是一樣破 : 我真的覺得很疑惑耶 : 因為我兩年前剛來美國也是英文不太好 : 講話都支支吾吾那種 : 來了一兩個月後就有人問我是不是在當地念大學 : 而且我那時候只是來玩,也沒有上課什麼的喔 : 只是日常生活這樣交談 : 後來我回台灣唸完大學 : 今年再回來,就有美國人問我是不是當地人(而且不止一次) : 就算我在台灣每天都接觸英文好了 : 兩年的時間已經可以給人這種錯覺 : 那他們移民過來幾十年了 : 為什麼講英文還是很生疏的感覺呢 : 而且還常常誤會別人的意思 我猜你是外文系的學生 常常閱讀相關的書籍 也常用到英文 不管是聽說讀寫 : (我大伯父也是移民過來20年了,有時候還是詞不達意) 年紀是個很大的問題 要是有多聲道的潛力 年紀要是太大也是枉然 : 另外想補充一下 : 前幾個禮拜我參加密西根這邊的慈濟活動 : 有媽媽帶小孩去的 : 媽媽也來二十幾年了 : 講英文還是一個一個單字念的感覺 : (sorry我真的很介意為什麼沒有入境隨俗,沒有想戰的意思) 大概是一來就帶小孩做家管 沒有機會練習英文的緣故?? : 他們溝通的時候 : 就是媽媽跟小孩講中文 : 小孩用很流利的英文回答 : 媽媽再講中文回去那樣... : 當時看了覺得有點心酸 其實還好吧 年紀小學語言都很快 一般的TCKs都至少會三種語言 要是不這樣練習 等到小孩年紀大了還是只會中文 感到辛酸的會是媽媽而不是小朋友 : 後來跟同學討論 : 她說很多ABC其實很介意爸媽是移民的事實 : 而且又不好好學英文 : 對美國文化也不瞭解 : 常常得罪了人還不自知 : 我們那天的活動是在一個機構內舉辦cook for homeless : 機構裡的員工都講英文 : 可是一群慈濟人進去,每個人都講中文 : 員工們也不知道我們在講什麼 : 超沒禮貌的!! : 只有需要借刀叉碗盤的時候才會用英文跟他們交談 : 有位美國人就跟我說這樣很不禮貌 : 會讓他們很狐疑,不知道是我們需要幫助還是在講他們壞話這樣 : 他們完全不知道what's going on : 而且是我們去借用他們的場地 : 又是在美國,為什麼不說英文呢 : 當初來美國也是他們的決定 : 如果來了以後不能融入當地文化 : 回台灣就好了嘛 這樣的故事從有華埠就開始了 說是不忘本 但是人都離鄉背井了 不忘本真的是奢求啊 : 不過我覺得來這邊有很多附加價值啦 : 比如他們在這邊賺的錢比較多、房子比較大 : (這邊三房兩廳+院子很普通,在台灣要很有錢才有那種格局) : 在家族裡可以炫耀 : 我家人和朋友們也會覺得XXX在美國耶,好好喔~好厲害喔 這樣 : 可是我覺得他們只是留個聲名在台灣 : 其實在美國生活還是很不方便吧 : 而且自己的小孩又有文化認同危機 認同危機跟父母親關係比較大 會有危機的多是飛人父母 沒有全盤考量就舉家移民 小朋友跟著受苦 等到一堆問題出現就再也來不及了 : (我同學說她認識的ABC會覺得中國文化=粗俗、不禮貌等等,因為父母完全表現出那樣) : 唉 真是辛苦他們了 如果父母懂得教育孩子文化之間的差異性 也有胸襟接受美式民主教育體制 這個問題應該不會發生 不過哪裡有這麼完美的事情呢?? 我看過最完美的華裔移民 是偶然生為亞裔人的作者 不過那是他寫的書, 是不是真的如此 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他同樣也犧牲了說中文的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15.168 ※ 編輯: HoJinChang 來自: 218.166.215.168 (10/05 03:14)

10/05 14:30, , 1F
"偶然生為亞裔人的作者"這句真美....
10/05 14:30, 1F

10/05 18:03, , 2F
?
10/05 18:03, 2F

10/11 02:52, , 3F
那應該是一本書吧 我有印象有聽過
10/11 02:52, 3F
文章代碼(AID): #15908f6p (CultureShock)
文章代碼(AID): #15908f6p (CultureShock)